去菜市场买菜,我们要跟别人“砍价”,这就是博弈;去跟客户谈生意,我们要争取利益的最大化,这就是博弈;在求别人帮助的时候,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,获取别人的信任,这就是博弈。
其实,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棋手,同时也是别人的棋子,怎么样才能做到“破局”,怎么样才能做到实现自身的目的,那就得看我们自己的本事了。
更重要的是,这里谈到的博弈,不仅跟外人有关,还跟我们的亲人有关。可以说,家庭,也是一个博弈的场所。
一般人会觉得,跟儿女处好关系,只要拿出“道德说教”来要求儿女就可以了,反正自己是家中的长辈,就不怕儿女不听自己的话。
像这样的想法,未免就有些过分“蛮横”了。况且,任何一个人都有“逆反”的心理,也不喜欢别人的说教,那倚老卖老,不懂得博弈的老人,就很容易吃亏。
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《无声的中国》一文中写道:“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很喜欢调和、折中的,譬如你说,这屋子太暗,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,大家必须是不允许的。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,他们就会来调和,愿意开天窗了。”
由于所有人都习惯折中,觉得我自己占了便宜最好,所以我们在提出目标的时候,要适当地往上提,而不要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你想打开天窗,那你不能跟别人说要开一个天窗。为什么呢?因为别人感觉自己没有占便宜,也就不能白白地便宜了你。如此,别人就会拒绝。
如果是内心好一点的人,就会适当让步,跟你说只能打开半个天窗,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,希望你能接受。
一旦我们跟别人说,我要把整个屋顶都拆掉,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不同意,而选择让步。这样一个时间段,我们只要提出自己“打开天窗”的想法,那就水到渠成了。
拆屋效应的本质,就是给别人一个退让的台阶,让别人感觉自己占了便宜。而我们的做法,就是将这些台阶适当提高。
99%的人会跟儿女说:“儿子/女儿啊,父母老了,也需要你们来为我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了。我以往是如何养你的,你未来就如何养我,不能不孝啊。”
这番话,看起来没什么问题,听起来也没有什么样的问题。但是,有一点特别怪,什么叫“不能不孝”呢?
一般来说,儿女听到了这些话后,都会不高兴,觉得有人用“道德”来绑架他。试想,又有谁希望被人用道德来绑架呢?
其实,最好的做法,就是给儿女说,若能的话,那我们一同生活,互帮互助就好。父母尊重你,也希望你能过得好。
首先,我们提出了“互帮互助”,符合拆屋效应中“让别人感觉到占便宜”的心理。同时,父母希望儿女过得好,就是一个台阶,让儿女脸面过得去。最后,他们就不会对父母的要求产生厌恶的心理。
有这么一个家庭,老人家的退休金不多,但儿女都比较有本事,在网络公司工作,反正月入好几万不是问题。
可是,儿女对父母特别吝啬,基本不给父母什么钱。要想在他们身上扣点钱,简直就太难了。
有一次,老人家希望买一套家具,足足一万五,希望三个儿女都能出点钱。可是,儿女不答应,承诺每个人只给三千,不买就算了。
后来,老人家换了一种思路,直接跟儿女说,这套家具差不多要四万,父母辛苦一辈子了,也就希望晚年享享福......
儿女觉得也对,父母老了,也需要享福,就答应每人出一万,说三万的家具已经很不错了,不用买太贵,还跟父母普及了一大堆什么红木酸枝的知识,特别上心。
虽然说这样的做法,有些“针对”人的心理了。可实际上,我们稍微把目标提一提,更能实现我们的追求和想法。
有些时候,不是儿女不想孝顺,而是儿女也想在跟父母的博弈中占便宜。如此,我们自己做局,在言语,或者目标上,让他们占“心中所想”的便宜,一举两得,就可以了。
上一篇:汽车的天窗有多少种?